1.森林生态系统

2.解释下列词语(具体一点)

3.临沂有哪些著名景点啊,古墓,故居啥的

4.森林有什么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编辑本段

正文编辑本段 由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动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景观单位。生态系统一词是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A.G.坦斯利提出的。他将系统概念引入生态学中,认为生物与环境有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形成物流、能流的有序协调的综合整体。这一理论后来经过充实和发展而逐渐成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生态系统由理论阶段进入科学实验阶段。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应用于各类生物群落和生物环境,逐渐形成生态系统的若干边缘分支。森林生态系统就是其中之一,与草原、荒漠、冻原、沼泽等大自然生态系统合称为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与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合称为地球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特点与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共有40.3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149亿公顷的32.3%。它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态和基因库,占有陆地植被生物量的90%以上,仅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就多达300~400万种。它的立体成分体积大、寿命长、层次多,有着巨大的地上和地下空间及长效的持续周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组成最复杂、结构最稳定的生态系统,对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它的光能利用率高,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约为13×1017千焦,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约20.5×1017千焦的63%;每年每公顷的干物质生产量为6~8吨。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多,分布范围最广,跨越寒、温、热各气候带。按其群落特征和分布地区而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灌木林和稀树草原等大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之分。还可按树种、生境再分为中、小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人工林的生态系统。

因此,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运动、发展、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有助于了解其功能作用及时间变化,以便取合理措施,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组成和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由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环境系统组成。

非生物环境系统 由气候、水分、土壤等方面的生态因子包括光、热、水、气和矿物质等综合而成。其中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总能源,推动着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不断转换其存在形式。各个生态因子按地史演化和季节、昼夜交替的节律,既有其本身特有的变化规律,又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补偿和限制作用,协调生物所需的最小、最适和最大的量变和质变范围,形成千差万别的生态环境;并因时空变化而有各式各样的生态位或小生境,它们适应各种生物的独特生理、生态特性,分别提供生物所需的独特生活环境。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越多,存在的生物种类越丰富,系统的组成结构也越复杂。森林生态系统因占有巨大的生态空间和稳定的持续周期,其生态位的数量和生物种类都远远超过其他陆地生态系统。

生物系统 包括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真菌、细菌、以及昆虫、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这些生物按不同的营养级次组成食物网链。它们可按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分别纳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大类。

①生产者。指森林生态系统中以绿色植物的乔木树种为最基本成分的自养生物。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供自身体积增长、呼吸消耗和数量增殖。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奠定了森林生态系统运动的物能基础,是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其一定时期的生产量,称第一性产量;其单位面积产量称第一性生产力;扣除呼吸消耗部分则称净第一性生产力。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占陆地净第一性生产力的65%。绿色植物按其体积大小和生态特性,在系统内相应的水平和垂直空间中成层或成片分布(见森林结构)。

②消费者。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分属不同的营养级次。以植物有机体为食物的昆虫、啮齿类和反刍类的草食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物的肉食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物的肉食动物属于消费者。杂食动物则属于跨级消费者。此外,还有寄生和腐生性的动物,也属消费者之列。从生产者开始,经各级消费者顺序取食而构成的营养序列,称为食物链。若干食物链的纵横交错,称为食物网络。系统中各级消费者的数量、分布和移动,主要取决于它们的食性和食物。

③分解者。指对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骸尸体进行分解、还原、转化的细菌和真菌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按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既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的时间顺序,又占有系统中相应的空间位置,并依其营养类别、个体数量和生产率,排列成由大到小有序的营养级。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第一肉食性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第二肉食性动物为第四营养级,分解者为第五营养级。这些营养级次和纵横交错的食物网链结构,形成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能流动的有序体系,保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有效性。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次最多,有序度高,这是其稳定性大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的原因。

运动和功能 生命活动是生态系统运动的基本动力。森林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的生态系统,从非生物环境输入物质能量,经过系统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物能流动又输入到环境中去,这种反复进行的内外物能流动和伴随的信息传递就是生态系统运动的基本功能。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运动的基本起点。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变为化学能(生物能),把外在环境中的无机物质转变为内在本身的有机物质,通过营养级次顺序,从一种群的生物体转到另一种群的生物体。由此贮存起来的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逸散到环境中;或由内在的有机物质转变为外在的无机物质。失去生命的有机体,一部分物质能量留存于残体中,一部分被微生物分解还原释放出来输送到环境中去(见图)。物能流动是同步进行的,能流是单向流动,物流可反复循环。

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物能利用率最高,产量最大。 随营养级次的增加,物能的生产效率则相应减少。大体按10%的比率逐级下传,称为生态营养动力学的百分之十法则。按级次排列,形成金字塔形,称为生态金字塔,用千焦/(米2·年)表示;生物量金字塔用克/(米2·年)表示;数量金字塔用有机体的数目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物能利用率高,其生态金字塔的层次也多。

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次和食物网络的有序排列,表明其是一个高度自组化的系统,具有明显的反馈和负反馈作用:生物接收外界环境的影响,构成信息反馈。而其信息传递又因具有选择、加工和调节能力而表现为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限制和自我组织的负反馈过程,形成有序而统一的结构整体,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系统物能运动的良性循环。反之如生态环境突然剧变或生态网络受到严重破裂,信息传递和反馈作用失灵,则可导致生态系统的混乱,甚至崩溃瓦解。

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速率和生产效果因森林类型和地区条件而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亚寒带针叶林。

生态平衡 森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见森林效益)只有在森林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时才能充分发挥。生态平衡的标志是:生物种群及数量、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适应;物能流动系统的有序度高;信息反馈和负反馈作用明显;生产力和生物量均达到最高水平。保护森林、实行永续经营、限制伐量使之不大于生长量等,是保护生态平衡,保障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根本措施。

研究与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的研究从局部到整体,从零散到系统,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到本质,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借助于热力学熵变理论、信息概念、系统工程等学科,围绕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传递3大基本功能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大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更趋深入。

当前研究的主要方面是:①生产力的研究。涉及森林生物气候、森林土壤、森林的初级和次级生产力、动植物区系、养分循环等,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的研究。 涉及物能流动的体系、结构、流程、速率以及伴随的信息反馈和负反馈机制等,属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研究。③效益的研究。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其所能提供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分析比较其潜在价值,维护并发挥其最大作用。④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因天然林日益减少,而人工林比重日趋增多且愈益重要。目的是按照生态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恢复和营造森林。研究的内容包括立地条件类型及其生产力、树种特性、迹地更新、林分结构配置、施肥灌溉、抚育保护以及次生林的改造恢复等。⑤系统模拟和系统设计的研究。即将生态系统的各种过程、各种内在关系以及根据不同的效益要求而设计的生态系统工程,用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描述。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是多输入、多输出、多时变的开放系统,其动态模型的建立必须先确定系统的状态变量,包括下列数据:生物种群、生物种群和系统的结构、生物群落与系统的进化(如多样性指数等)、非生物环境因素对种群和结构的影响、生物种群间的关系以及物能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上述研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和地区设置定位站进行。中国已先后在小兴安岭、长白山针阔混交林、湖南江华杉木林、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林等地先后设置定位点,通过长期系统的测定、记载、观察,为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由于这一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学科多,须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领域分工协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解释下列词语(具体一点)

这些也是我在别的地方找来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 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 也有灌木和草本。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 如鼠、貉、眼镜猴、长臂猿、避役、树蛙等。与树栖攀援生活相适应,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特征,例如 , 松鼠等动物具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有发达的足垫;眼镜猴等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特殊的吸盘 ; 避役的趾成对合呈螯伏;卷尾猴等动物具有缠绕性的长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 将身体悬挂起来。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性动物往往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 被捕食的动物往往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脱敌害。由于森林中地下树根密集,土壤很潮湿,不利于动物挖洞和穴居 , 因而森林中挖洞和穴居的动物比较少见。森林中的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这显然要比在地面上筑巢安全得多。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用: 1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宝库, 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 2 、生态效益: 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 年降雨量较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灌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是非常少见的。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那里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昆虫中也有很多种类有挖洞的习性,如蚂蚁、蝼蛄等。不会挖洞的动物 ( 如爬行动物、鸟类等 ), 则常常战用啮齿目动物的洞穴。洞穴对于动物防御和逃避敌害、贮存食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草原上有很多动物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如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野兔、狼、狐、豹、狮等。瞪羚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 60km ,猎豹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 90km 。这与草原上地面的平坦开阔、障碍物少是有关的。由于缺水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特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作用: 1 、经济效应: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生长着许多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的牧草,为重要的牲畜放牧场。能生产肉、奶、皮、毛,能提供大量的畜产品,有特有的经济功能。 2 、生态效应: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 2000 年 10 余次袭击北京的沙尘暴,西部大开发,长江的洪灾等许多重大问题,使我们许多人认识到草地的生态功能其实更为重要、更为突出。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0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海水具有流动性,因此可以说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大量的生物,它们与陆地上的生物种类大不相同。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既不具备高大的树干,也没有发达的根系。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等,这一点与陆生生物也有区别。海洋中的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如硅藻等。浮游植物个体小 , 但数量极多,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饵料。在浅海区还有很多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海洋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在水深不超过 200m 的水层,光线较为充足,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海洋动物的许多种类主要集中在这样的水层 , 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浮游动物、虾、鱼等。在水深超过 200m 的深层海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植食性动物都不能生存,但是还有不少肉食性动物栖息,这些动物对深海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 , 有的鱼眼睛退化,依靠身体前端很长的触须来探寻食物;有的鱼具有特殊的发光器官,有利于发现食物和敌害。

特点:动植物种类很丰富,结构稳定,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作用: 1 、经济效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也是人类的宝库。许多海洋生物可以用作工业原料,有的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2 、生态效应:提供了生物圈中 70% 的氧气,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海洋能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海洋蒸发的水蒸气变成降水,能够为陆地生态系统补充大量的淡水。

湿地生态系统

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 的浅海水域,都属于湿地。 我国的湿地类型很多,海涂蜿蜒,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沼泽散步南北。此外,还有大量的人工湿地,如水库,池塘和稻田等。这众多的湿地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湿地常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被人们直接利用。湿地还能够补充地下水。在多雨或涨水的季节,湿地就成为巨大的蓄水库,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再干旱的季节,湿地中储蓄的水又可以补充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从而缓解旱情。湿地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如沼泽地生长的芦苇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沼泽适于许多水禽栖息。河流两岸和湖滨的沼泽是鱼类繁殖和肥育的场所。

作用:1.经济作用: 湿地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 湿地常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2.生态作用:湿地有着强大的水分调节功能(既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又能补充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从而缓解旱情);湿地具有强大的净化环境功能。

现状: 淡水生态系统中,主体是淡水,其他各种水生动植物都属客体,只要主体的淡水环境不被破坏,客体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持平衡。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类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面发展 ,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 , 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特点: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结构简单,稳定性差,受人为因素的控制较多。

作用: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等。

现状 :目前,我国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有好处的有机肥已很少使用,全国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粮食产量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化肥,粮食产量必定下降,即使新出现的优良品种也普遍耗水、耗肥。此外,由于工业发展,农田生态系统严重污染,威胁着系统内的所有生物,如我国粮食主产区淮河、长江水域的污染,已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极大损害,将来肯定会影响到粮食质量和产量。系统内废弃物化也还没有做到, “ 秸秆还田 ” 虽提倡多年,但各地少有实行。

城市生态系统

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城市居民所需要的食物绝大多数要依靠其它生态系统人为的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的转化成各种产品。同时 , 城市中人类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废物 , 由于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和再利用 , 必须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由此可见 , 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 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将大多数野生生物限制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产生了种种现代文明病。因此,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的课题。

特点: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 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作用: 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生活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结构变化(如动物种群的突增或突减、食物链的改变等),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严重的就是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 :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灾难,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且毫无冷场,空间尺度之大横跨陆海空,时间尺度之大影响数十代.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果关联复杂得难以想像,生态灾难牵涉层面之广难以衡量.根据世界守望机构的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高达1,000万以上.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分别在天空,陆地,海洋正在进行的全球性,区域性与地方性的生态灾难.

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生态灾难之一是天空的臭氧层破洞.臭氧层因人类活动的破坏变得愈来愈稀薄.臭氧层阻止辐射抵达地表,如果臭氧层继续消失,地球上的生命将不保.科学家指出,臭氧层变化只要达到1%,10年之内就可能导致几千万人罹患皮肤癌.2000年南极臭氧层破洞面积已达2,830万平方公里,已经比三个美国还要大,而且扩展到南美洲南端的上空.北极上空也已经出现臭氧层破洞,将会影响西欧,东北亚及北美洲等稠密人口的地区.

再来看欧洲陆地一场人为蓄意制造的区域性生态灾难--莱茵河恐怖污染.德国国家电视台ZDF揭开近年莱茵河生态灾难的祸首,即前苏联秘密特工的恐怖活动.

1986年间,欧洲的大型化工厂,制药厂及其仓库接二连三发生爆炸,剧毒化学物质流入莱茵河,带给流经多国的莱茵河一场毁灭性灾难,死鱼堆积如山.甚至经过十余年后的今天,附近居民各种怪病的发病率远远高於其他地区.

在台湾海洋意外发生的地方性生态灾难--阿玛斯号漏油污染.阿玛斯号在恒春鹅銮鼻东方海域发生触礁搁浅海难,船上重油与柴油约有1,100吨外泄而污染鹅銮鼻海域及海岸,在东北季风的吹袭下,垦丁国家公园的龙坑生态保护区首当其冲,珊瑚礁等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地因船难油污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层出不穷,对生态,渔业,观光都造成了致命冲击.

制造生态灾难,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历史上,甚至史前时代,也可见到许多人为的生态灾难.中国汉代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国因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而亡国,这是历史记载的人为生态灾难.科学杂志日前发表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各大陆史前动物的大规模灭绝,这是史前时代的人为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可说是这世纪最普遍的灾难.那麼,哪些是属於生态灾难呢 生态灾难(eco-disaster)是指特殊干扰引起的生态性结构损毁与功能丧失,进而造成对相关生命的伤害,冲击与灭亡等灾难.灾难幅度有大有小,大型生态灾难所涵盖的时空尺度大,伤害范围广,复原时间长.这些生态灾难是怎麼来的呢 早期虽然这些人为生态灾难的类型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以下荒谬的相同之处.

享受利益的与负担损害的总是不同的一群,搞破坏的与搞拯救的也是不同的一群,代罪羔羊总是在历史重演.经济系统的不完善总是牺牲生态为代价,不仅转嫁环境成本给人民,还要国家动用人民纳税来补贴处理,造成贫富更加悬殊.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收成了许多沉重的生态灾难,例如乾旱,洪水,土石流与沙尘暴等等.有了这麼多的案例与教训,我人民对生态的无知,冷漠与傲慢,所酿成的生态灾难不仅摧毁自然,甚至毁灭自己.

因此,生态灾难需要慎重管理,不仅要事后恢复,更是要事先预防.首先,国家需要生态安全的保障,因为许多生态灾难都是渐进形成的,这需要国家的监测与因应.其次,个人需要生活方式的调整,太多生态灾难都是无知制造的,这需要个人的警觉与认知.面临这麼多的生态危机,所剩的时间不会太多,人类必须尽快在拯救和毁灭之间作个选择.

临沂有哪些著名景点啊,古墓,故居啥的

临沂蒙山

蒙山亦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于东径117°35′-118°20′和北纬35°10′-38°之间,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临沂蒙山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孔子曾多次登临蒙山,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楚国老莱子、战国纵横家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亦是养生长寿胜地,空气极佳,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具全国之最,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世界养生长寿圣地”。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云蒙、天蒙和彩蒙四个景区,龟蒙是养生旅游区(平邑),云蒙是生态旅游区(蒙阴),天蒙是天险观光区(费县),彩蒙是山林休闲区(沂南)。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宫、慈宁宫、观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明广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雨王庙、水帘洞、望海楼、云霞洞、百花峪、观峰台、云蒙峰、云蒙湖等。

马鬐山红袄军起义旧址

马鬐山又名磨旗山,位于莒南县东北方与莒县交界处。马鬐山海拔600多米,绵亘数十里,因状如奔马而得名。是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11年)反金起义军杨安儿之妹杨妙真驻军之地;起义军在马鬐山安营扎寨、构筑城池,建立抗金根据地,并成为金人进攻南宋的障碍之一。该山雄伟壮丽,名胜古迹颇多。“斩将台”位于山西坡,浔河东岸,城子村前。《重修莒志·文献志》载:“马鬐山有巨石,俗称斩将台,迤南摩临沂蒙山崖上,刻有‘斩大将王仙处’,字经五寸,每逢阴雨,石色殷赤似血,历久不减。”山的东南端,略为隆起,有一巨石,呈马口形,称马口石,名称由来于神话传说:王仙被杀后,其马脱缰狂奔此巅,西眺主人死处,悲嘶不止,死而化石,形如烈马昂首,故名。马鬐山岩洞颇多,著名者有八仙洞、老母洞和寿星洞三处。仙人洞位于南坡,洞门面南,洞底面积30平方米。相传是红袄军军师王敏居处,他因料事如神,有活神仙之称,故其洞称为仙人洞。山南半山腰有一平地,立一巨石,上刻“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

蒙山云蒙景区

蒙山之阴“蒙阴”因位于蒙山之阴而得名。蒙山之阴(即北坡)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名胜古迹颇多。蒙山北坡森林面积达30余万亩,素有百里林海之称。1993年1月被辟为省森林公园,1994年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有林海花潮、水帘洞、后花园、观峰台、百丈崖、蒙山石林、神蚁台和云蒙湖等;人文景观有二郎帽子山、铁拐李葫芦谷、雨王庙、戏仙台等。登观峰台可观日出,蒙山群峰尽收眼底;穿蒙山石林如入仙境,石林排空、峥嵘而立;临百丈崖心旷神怡,有一种返归大自然的感觉。登二郎帽子山,如见杨二郎担山造乾坤;入铁拐李葫芦谷,可见铁拐李的宝葫芦;临戏仙台,仿佛听见八仙饮酒嬉戏。雨王庙一带碑碣随处可见,记载了历代修庙建祠的经过和古人游蒙山的景况。云蒙湖位于蒙山北坡脚下,湖面5万亩,畜水量7.8亿立方米。现有俄罗斯游艇6艘,可供游人乘船游湖;有水上跳伞塔一座,可供游人跳伞。

蒙山叠翠为蒙山旅游区内蒙阴县古八景之一。因蒙山东西绵延百里,奇峰耸立险峻,山势逶迤起伏,错落有致,植物丰富,林木葱郁,灌丛繁茂,花香遍地,层林尽染,苍翠欲滴,气候奇特,常有蓝色薄雾笼罩整个蒙山,蓝雾清葱明丽,透映着群山峭岩,幽谷深邃,故谓“蒙山叠翠”。这一奇异神秘的景观,透射出了蒙山披锦吐秀、流碧溢翠的绮丽。古人赞美“蒙山叠翠”的佳句甚多,如“遥看崖树攒青霭,逆溯泉流上翠微”,“山雨满崖谷,四周如笼烟”,“雨过烟光明翠黛,秀出东蒙翠不磨”等。可谓人居翠雾中,景色让人陶醉。

水帘洞位于蒙山之阴。传说为隐于悬崖中的神仙洞府,因洞口为飞流水帘所掩盖,故名。悬崖东北西南而立,面向西南。万仞瀑布飞流直下,上有令人目眩之峭壁,下有激流回旋之深渊。涧水不时为悬崖切断,形成数级瀑布,飞流涌泻,咆哮似万马奔腾,訇然若千均雷霆,山岳轰鸣,大地震颤。晴日里霰雨纷飞,彩虹映照,蔚蔚壮观。瀑布两侧,巍然耸立着两座绝崖,人称升仙台。传说人由此跳下,可脱离凡体,羽化成仙。悬崖上拱形洞门清晰可见,传说此洞为战国时纵横家鬼谷子教授孙膑、庞涓等习武之地,五百年开门一次。在瀑布正前方的山顶上,建有“观瀑亭”,立于此亭,瀑布胜景尽收眼底。

雨王庙位于蒙山旅游区内道教名山——蒙山之上,始建于金明昌年间。传说钟离子、羡门子在此祭神祈雨,故名。清光绪二年,道人尹仁遂来蒙山结茅屋而居,光绪十四年,募化乡民集资,在旧址上建“翠云观”祠一处,并立昭应王神坛一所,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嘉惠昭应王庙(即雨王庙),祈雨辄灵,香火颇盛。如此流传下来,转化为每年三月三日为雨神祭奠日。传说每年有七十二场浇花雨降于蒙山。后雨王庙荒废。现已由香港恒基兆业有限公司捐资180万元人民币重建。庙内塑有雨王、鬼谷子、观音三神像。庙四周碑碣遍地,记载了历代建寺经过。

百花峪原名布袋峪,位于蒙山旅游区。1996年被蒙阴县列为旅游度区,是蒙山森林公园内自然风景最秀丽的四大旅游景点之一。百花峪内有5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如天蒙峰、大云峰、小云峰、东大楼峰和西大楼峰。山高林密,风景宜人。百花峪内动植物十分丰富,有乔木131种,草木400余种,动物15种,鸟类20余种,是一座天然动植物园。百花峪内有大小自然村10余个,民风纯朴,展现了沂蒙山区人民的民居和民俗特色。每年春夏时节,百花峪内百花盛开,百鸟争鸣,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旅游、休闲、度的好去处。 杏山溶洞位于蒙阴县城南部10公里处的桃墟镇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石时发现的。洞门是从溶洞中间炸开的,两头深不见底,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建设。现已开发360多米,并已于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天然雕饰的杏山溶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宝石花,如此之多,如此漂亮,是其他溶洞中所罕见的,有很高的观赏和旅游价值。洞内洞套洞,洞连洞,洞中有湖,湖中有岛,怪石林立,奇景叠出。“卧牛”等造型惟妙惟肖,“龙宫”等场景把人带入世外仙境,童话世界。目前,杏山溶洞已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并与5公里外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20公里外的云蒙湖及孟良崮形成了旅游圈,仅杏山溶洞接待游客在高峰期就达日数千人。

云霞洞位于蒙山旅游区内睡虎山前,是一天然溶洞,因洞内供奉云霞娘娘,故名。相传,云霞娘娘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之妹。碧霞元君巡行天下,看中此洞,便留其妹云霞在此居留,建立泰山行宫。由于洞府宽广,位置优越,是修仙的佳境,故隋唐时代被辟为道观,并在正对洞口的位置供奉道教的三清教主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一洞供奉四位尊神,而且是男女神仙同处,实为罕见。云霞洞曾多次重建、扩建,历经千年而香火旺盛,百里闻名。过去每年都举行万人庙会,为当地一大盛事,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洞南面上方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南天门,日光能由此射入,故洞内光线充足。北侧另有一个黑洞,过去曾是道士的居室,深不可测,尚待探明。洞外有许多景点,著名的有火神庙、玉皇庙、青龙洞、白虎洞、玉液泉、十八拐等。另有一处十八罗汉磨崖造像,现为佛教文物,可见道佛两教都对睡虎山情有独钟。

蒙山龟蒙景区

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称为“岱宗之亚”,因酷似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登上极顶,眼前豁然开朗,但觉云生袖间,霞笼眉际,峰巅于足下,昂首于天外。奇峰罗列,皆匍匐而北拱,众壑逶迤,俱幽冥而含翠,鲁国故土尽收眼底。它雄踞东天,气势磅礴,风光壮美,主要景点有东鲁在望、瞻鲁台、玉皇殿、小鲁亭、孔子小鲁碑、观云亭、蒙山度村、蒙山转播台、观日峰、玉柱峰、群龟探海、海誓山盟石等。度村集吃、住、游乐、购物于一体,兼有度、接待、会议、疗养等多种功能,并建有蒙山邮电分局一处,中、小型客车可直达,备有高、中、低档客房、舞厅等,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蒙山寿星巨雕位于平邑县境内蒙山主峰龟蒙顶西北侧的裸岩石。该雕刻利用山体造型,依山就势,雕刻中国传统文化代表长寿的象征——老寿星。老寿星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形象,突出头部造型,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杖,一手托仙桃。项目于2000年10月18日开工,2002年竣工,将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

万寿宫位于蒙山南麓,原名古蒙祠,宋代改为道观,名玉虚观,颛臾王庙,后易名万寿宫。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赵佶曾封古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济惠民王庙。宋代盛行道教,万寿宫道众达310人,道观建筑最具规模。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均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万寿宫古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损坏,后经平邑县修复。新建筑群座北朝南,迎面兀立着一座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结构的三洞山门。山门前有一建筑,称“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间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录》中记载的“玉华峰”奇石一处,碑刻数通。过山门即进入正门,第一进院落正面是前殿和两厢配房。前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单檐歇山势。穿堂入第二进院落,为万寿宫主体建筑,北有“三清殿”,建筑面积560米,重檐庑殿式,殿堂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颜,金碧辉煌,颇具气势。

万寿宫依山傍水,有乔松古桧700余株,参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种果树,满山遍野。溪水长流,松竹常青。春华秋实,景色宜人。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步游中路步游中路,位于平邑境内,沿途松涛泉韵,怪崖嶙峋,景色秀丽,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80%,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溪流汩汩,让人美不胜收。沿途著名景点有:胜境门、试刀石、寿桃石、枕流泉、忘忧谷、龙虎门、白云岩、鹰窝峰、东天门、老虎石、快活林等。现在,平邑县又投巨资,加大中路开发力度,铺筑登山台阶4,000余米,建起了山门牌坊两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大大提高了蒙山风景区的知名度。

步游西路又称“东蒙古道”为古代登山必经之路,山重水复,景观壮美,沿途主要景点名胜有:迎仙桥、朝天宫、桃花峪、泰山行宫、回马岭、黑风口、小风门、大风门、快活岭、南天门、九龙宫观音殿、圣憩石等,沿途道路险峻,或明或暗,峻崖森罗,鸟兽出没,情趣无穷。

大洼位于蒙山主峰东侧,大部分为平邑县大洼林场所属。地势深凹于龟蒙、云蒙、东蒙三大主峰之间,身处该地如壶中窥天,深奥莫测。这里秀峰如削,树木葱茏,涧溪纵横,洞府相连,环境优美。纵横家之祖鬼谷子曾在此传道授徒,留有众多遗迹和传说。 玉皇阁——始建唐代天宝年间,清雍正年间重修。现彩画涂壁、神像重塑、院落重修。阁楼分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朱墙灰瓦,古朴典雅。门楼书有楹联“万道霞光归紫府,千条瑞气贯黄庭”,行笔流畅,字迹金黄。阁楼掩映在绿树古木之中,风光秀丽迷人。

老寿山——位于大洼景区南部,山势奇特独立,于山腰处有一居石如老寿星头像,故而得名。山上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在老寿星头像上方不远处,有一居石如龟,二者相映成趣。现于寿星居石前用水泥雕塑一尊老寿星像,手持龙头拐杖,身边配有童子、梅花鹿、灵芝仙草、宝葫芦、寿桃等,在塑像后面的石壁上刻有一大型“寿”字,有诗曰:“者固老儿非等闲,斑衣鹤发驻童颜,任他世上风波起,只在山中不出山。”此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石铺山间小路曲折回还,环境幽境,芳草清新,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鬼谷子讲堂——为智圣鬼谷子王禅教徒授艺之处。“鬼谷子”是指战国时期楚国人王禅的称号,曾隐居蒙山之鬼谷子洞,修身养性,长于纵横捭阖之术,著有《鬼谷子》一卷,教授弟子百余人,著名的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著名军事家。“鬼谷子讲堂”即为当年讲学遗址,今已重修,红墙青瓦,竹篱相围,院内有一古槐,三人合抱方拢,遮地近半亩,讲堂内王禅塑像立于正堂,其五弟子端坐两侧,凝目恭听。“鬼谷子讲堂”隐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势险要,人迹罕至,仙草灵气充满幽谷,云雾飘忽,景色深奥奇绝。

智慧府——在老寿山西北方向,有两山洞相连,世传为孙膑、庞涓洞,二人曾在此跟随鬼谷子学艺,观洞前塑有鬼谷子像及孙膑、庞涓等弟子像,并筑造仿古建筑群一套。

长眉洞——该洞位于垛石山西南崖下,洞宽阔而朝阳,奥秘幽深,相传此洞曾是穆桂英师长长眉仙翁所居,现有穆柯寨遗址.

平邑县景区景点经过驻军部队和林场多年来的开发建设,楼堂馆所林立,交通、通讯便利,服务设施齐全。每逢秋季来临,满山红叶硕果,省内外艺术写生者络绎不绝,游客倍增。大洼地势平坦,山清水秀,实为避暑、度旅游胜地。

明广寺位于平邑县明光寺林场内,原系明代所建上元庵,又称鹿野苑,这里山石奇兀,树木阴森,水声潺潺,风景极佳,是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公路直达景区,食宿等旅游服务设施比较完善。

五龙湖水上游乐区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城南10公里处,有柏油路可直达景区。五龙湖原为唐村水库,属县内唯一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总库容1.49亿立方米。集蓄水、灌溉、发电、养鱼、旅游于一体。

景区内山清水秀,水面广阔,青山、碧水、阳光、沙滩,别具风格,是游人盛夏纳凉避暑的理想去处。现在景区配备了水上汽艇、摩托艇、游船,建设了沙滩浴场、水上酒家等服务项目,建起了众多的商场、宾馆饭店。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等,各项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正蓬勃快速发展。

万亩梨花园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城东南30公里的天宝乡,该乡因盛产黄梨,亦称“黄梨之乡”。天宝黄梨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特点是丰产、耐贮、抗性强,石细胞较少,肉质细嫩,汁多味甜,有浓郁的香气,素为人们喜爱。境内山重水复,梨树成群,自然环境质朴清新,具有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每年阳春三月,梨花盛开,漫山遍野,铺雪堆玉,银妆素裹。间以桃红柳绿,风光更加迷人。前来观看梨花的游人络绎不绝。目前,景区内已铺筑了柏油公路,宾馆、饭店、购物、游乐、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森林有什么作用?

制造氧气:

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生产者。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

净化空气:

实验证明,林木在低浓度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污染的环境得到净化。

例如,一公顷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以及银杏、洋槐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硫。

过滤尘埃:

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

此外,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如果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

杀灭细菌:

据调查,闹市区空气的细菌,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抗生素,如橙、柠檬、圆柏、黑核桃、法国梧桐等植物,都有较强的杀菌力。

消除噪声:

成片的树木能吸收、阻挡声音,因此,在城市大量植树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

森林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森林指的是地球上那些长满了树的区域。这些区域给早期的人类生活提供了食物、燃料、木料、药材和其它生存物质。人类的文明有起源与森林密不可分,那时人类制造工具、房屋、城池、车轮、木船的所有原料都来自森林。森林还萌发了人类的美感,使人类做出了无数艺术创造。森林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虽然不像粮食和水那样,一旦缺少就会很快致命,但森林作为一种"调节剂",却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人类的安危。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八、 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

由于人们对森林的木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这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

因此,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是关系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人类能否生存的大事。

森林的作用

--------------------------------------------------------------------------------

森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森林是人类的宝库。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还能生产松香、栲胶、紫胶、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仅热带雨林中的物种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在我国的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栗、柿、猕猴桃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近年来在我国森林植物中发现了三尖杉酯碱、美登木素、喜树碱等抗癌药物。森林中还拥有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更是不胜枚举。

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浸蚀。我国的有关观测结果表明,有林地水土流失量比荒坡地小得多。

森林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厂。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氧气。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人们才不会受到缺氧的威胁。森林制造氧气的能力比草地、农田中的植物高数倍到数十倍。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氧气,这些氧气可供近千人1天的呼吸所需。

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携带各种粉尘的气流遇到森林,风速就会降低,一部分尘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树叶上的绒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收粉尘50~80吨。城市中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要比非绿化地区少一半以上。

森林是自然界的卫生保健医生。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在光合作用中,叶面上的气孔敞开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随着空气进入叶组织,储存在植物体内;而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气体则是纯净而无毒的。据统计,每公顷柳杉林每年能吸收M氧化硫720公斤;l公斤龙柏树叶,95小时内可吸收氟化氢1.57克。森林还能杀灭细菌。很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直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例如,l公顷柏树林,1昼夜能分泌植物杀菌素50公斤,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等多种病原菌。在城市里,闹市区的空气中含菌量要比绿化区(如公园)高数倍至上百倍。

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枝叶茂密的树冠,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声波遇到坚硬而平整的建筑物表面,就会受到强烈的反射,而一旦遇到森林,就像皮球落在松软的沙滩上,不会再弹起来。交通要道的绿化带,对降低汽车噪声具有明显的效果。林带宽20~30米时,汽车噪声可降低10分贝;40米宽的林带,可使噪声降低10~15分贝。

总之,森林既是一座绿色的宝库,又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那么,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它呢?

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健康

经济与生态,二者是相 辅相成的关系。经济活动取之于自然并还之于自然。经济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生态系统这个基础。从世界上看,1996年由于生态破 坏造成的直接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已占世界GNP总量的14%;从我国看,全国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减产粮食100多亿公斤。可见,经济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 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

由于近期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大,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全球发生气候变暖的趋势。研究结果证明,在当 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因素总和作用的30 %-50%。温室效应的后果是惊人的。一、是会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二、是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三、是会导致陆地现在生长的许多植物群落因温度的变化而死亡。这样的变化又会进一步推动温度的上升,形成生态系统 全球范围内的恶性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江河泛滥造成的损失不亚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难。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 的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50.9亿元,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开支, 则经济“付费”的数额就更惊人了。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们总是跳不出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保护生态,而生态的破坏又必须由经 济来承担的恶性循环圈。

◎森林又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

据研究,林地土地只要有1厘米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 94%。有林地每公倾泥沙 失量为0.05吨,无林地2.22吨,相差44倍。森林生态系统是防风固沙的屏障。

◎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

其防风效益是从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两个方面表现的。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防风范围内,风速减低20%-50%,如果林带和林网配 置合理,可将灾害性的风变成小风、微风。乔木、灌木、草的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防止其沙化,或者把固定的沙土经过生物作用改变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森林生态系统可满足人类健康和精神的需求

经济发展的目的,还在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质量。由于环境污染造成 人们健康的恶化,还是要由经济来承担。森林、林木和草地具有净化空气、减轻和治理污染、满足人类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的功能,可以 说,森林、草地是人们健康的身体和高质量生活的保护神。

森林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还有许多。比较突出的还有:

是振兴山区经济的根本出路。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民占我国总人口的1/3。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攻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场之一。根据山区的特点,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先兴林,抓好林业这个龙头,山区经济和生态的一盘棋就搞活了。

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木材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原料一,用途极为广泛。

是天然的蓄水库。据科学测算,树木在土壤中根系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 500 -200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森林每小时可吸纳雨水20-40吨,大约为无 林地的20多倍。雨水多时,森林可贮水;雨水少时,森林可慢释放水分,简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

绿叶奇功—植物对环境的作用

北京植物学会 殷学波 助理研究员

雨露滋润禾苗长,万物生存靠太阳。优美环境哪里来,植物绿叶立奇功。这里让我讲讲绿色植物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尤其是对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据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阳光能5.4x焦耳,绿色植物年固定太阳能大约为5x1021焦耳;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类和各种动物在内的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能量基础。此外30亿年前地球上CO2含量约91%,几乎没有氧,是根本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约3亿年才达到现代的水平,这些都是绿色植物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气,由长势良好的草坪提供,则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每天可分别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但白天光合固定的比呼吸放出的要多20倍以上)。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干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这是全球人类和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现在地球空气中CO2的浓度为0.036%多,而100年前为0.028%,但今后浓度加速升高,温室效应将使海平面上升,并且多种灾害频发。

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内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11万亩,固定了近千个沙丘,年沙暴日数由3.7天减少到1.5天,年扬沙日数由54天减为20天,最大风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叶面积总和可达它占地面积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松大约拥有针叶660万个,一棵成年椴树的叶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树针叶的总长度可达250公里。这样大的叶面积,加上叶片上一些毛状结构,对尘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据测算,在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要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据北京林业大学在密云水库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产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苍溪县龙王公社中森林砍伐殆尽,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冲毁土地1000亩;经造林,覆盖率恢复到30%,1981年两天降雨290毫米,没有成灾。1996年河北邢台邯郸等地暴雨成灾,使太行山区许多农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邢台的前南屿村等地由于营造了乔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经济林果梯田,大灾之年仍是一派丰收景象。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树,一年要从土壤中吸水近4吨;一个夏季每棵树平均要蒸腾2吨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按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腾8千吨水分计算,大约要消耗40亿千卡热量。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4度。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罗斯的森林地区,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区,造林使当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约150毫米)。我国的观测证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气凝结水也估算在内,则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学者认为,我国西北绿化后,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届时西北干旱缺水状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据报道,通常在污水暂存池放养小球藻48小时,被净化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把芦苇栽培在实验水池中,结果它们能使水中的磷酸盐、有机氮、氨和悬浮物分别减少20%,60%,66%和30%;1公顷凤眼莲一昼夜能从水中吸收锰4公斤,钠34公斤,钙22公斤,汞89克,镍2克,锶321克,铅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现已发现有300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1亩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杀菌素;拥挤的商场内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00万个,林荫大道上为58万个,绿化公园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新鲜的桃树叶可驱杀臭虫;黄瓜的气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葱和番茄植株可赶走苍蝇;木本夜来香或罗勒能驱蚊。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监测大气污染及污染物质。空气中SO2浓度达到1-5ppm时,人才能闻到气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时就会出现症状。在清洁环境中桃树叶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达到50mg/kg以上,就会出现伤害症状。唐菖蒲对氟化物特别敏感,用它可监测磷肥厂周围大气的氟污染。

减弱噪音,利人健康。实验证明,1.5公斤TNT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声音衰减10分贝;据测定,城市公园的成片树林可减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没有绿化的减少10-20分贝;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留有5-7米宽的地带种树绿化,可以减低车辆噪声15-25分贝。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植物是绿化美化城乡的最佳材料。五颜六色的植物花朵、许多植物散发的芳香,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例如菊花的香味对头痛、头晕和感冒均有疗效。此外绿地和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气中高达2万个以上,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据调查凡是环境绿化美好的地方,事故发生率减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优美的环境还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创作灵感。